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连云港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十四届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连云港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和《连云港市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方案(2018—2022年)》精神,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以构建数据驱动的政府治理模式为核心,围绕提升数据的“采、存、管、用”全链条能力,以构建智能化支撑体系、打造一体化政务数据体系、完善便捷化服务体系、建设协同化运行体系与建立精准化治理体系为着力点,加快推动政府组织优化与智能决策,努力把连云港市打造成为数字政府典范和大数据治理应用示范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集约建设。全市统筹规划建设包括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平台、共享交换平台、大数据中心和基础信息资源库等在内的统一信息化支撑体系,充分利用各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协同共建,整体联动,避免单独建设、重复建设。各部门数据按规定向市城市大数据中心归集。
2.因地施策,融合共享。依据城市战略定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信息化基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进行科学定位,合理配置资源,针对性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及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为目标,充分利用全市的基础优势及相关资源,包括政府、企业及社会机构的网络、感知设备、应用系统及公共服务平台等,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及大数据系统,促进数据资源得到价值最大化。
3.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作用,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活力。鼓励各部门加强与行业优势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持续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鼓励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通过政府开放数据和服务接口,企业投资建设运营,以移动互联网方式提供服务,提升使用体验和信息化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
4.完善机制,保障安全。健全相关标准规范,统一框架、数据以及平台与接口规范等,提升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信息安全各主体责任,实现建设应用与安全保障相协调。
二、总体架构
【图1 总体架构图】
按照“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服务”的数字政府建设思路,建立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展现层等四个层次和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两个体系,搭建“4个一”+“3中心”的数字政府建设框架。
“4个一”,即“一网一云一端一目录”:
●一个政府网站总门户——城市门面;
●一朵政务云——城市骨架;
●一个“我的连云港”APP客户端——城市移动客户端;
●一个大数据资源目录——城市血管。
“3中心”即: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城市大脑(态势感知+控制指挥);
●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心脏(数据资源+运算能力);
●城市数据灾备中心——城市血站(同城灾备+异地灾备)。
三、主要任务
按照连云港市数字政府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通过构建5大体系、实施18项重点工程,推动全市数字政府全面、有序建设与升级。
(一)加快构建智能化支撑体系,打造大平台共享设施
1.数字政府网络拓展工程
根据国家、省电子政务外网相关标准,建立连接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的电子政务外网架构,扩大电子政务外网接入范围,分期分批进行扩建,满足各单位不同层次的政务网络应用需求。
2.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加快推动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统一配置机房的电源、网络、安全、服务器及存储等设施,形成符合安全保密要求与建设应用需求的政务数据中心体系。加强迁移上云工作,除特别规定外,新建系统原则上应部署在政务云,已建应用系统分期分批迁移到政务云,推动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由传统模式向云服务模式转变。
3.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工程
编制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以多维目录结构,为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基础资源支撑。建成政府智能运营平台,主要对城市服务应用的管理,实现服务应用的快速生成和使用,为政务、惠民、兴业提供快速服务。
4.数字政府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建立应急保障机制,构建网络与信息安全通报机制、监控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制定《连云港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政务大数据的安全防护、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在市民卡、摄像头、采集器等设备中的应用,提高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和事件识别能力。基于城市大数据中心,采用重点应用与数据“双活”模式,实现同城数据备份和重点应用系统的服务全覆盖。依托省异地灾备中心,建立异地城市数据灾备中心,实现应用和数据信息的互相备份,确保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安全。
(二)着力打造一体化政务数据体系,发挥政府数据资源价值
1.政务数据归集工程
加快制定和完善全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信息共享、数据交换、资源质量控制和运行管理各环节的流程、技术架构、跨机构跨系统信息协同等方面的标准规范。按照“整合是原则、孤网是例外”要求,逐步清理整合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编制《连云港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实现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目录管理、及时更新、集中展示。根据未来发展需要,逐步建设全市统一的六大基础数据库,以紧迫业务数据需求点为导向,积极构建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社会救助、环境资源、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主题数据库。
2.政务数据治理工程
依托市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统筹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的政务数据管控平台,包括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数据质量管理平台、数据服务及接口生成软件等,通过采集、组织、识别、定位、发现、评估和选择各类信息资源,提升数据资源规范化管理能力,改善传统政府部门数据信息不共享导致的“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现象。提供专用的数据采集工具,并提供统一的界面进行集成,将各级政府部门业务数据采集到数据一体化管控平台。
3.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工程
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升级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政府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共享标准。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与省、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市政务信息共享网站,将其作为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门户,为党政机关提供资源展示和数据使用功能,支撑各政府部门间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
4.政务数据应用支撑工程
拓展政府数据采集渠道,建立《市政务数据采集拓展规范》,明确基于全市统一的网格基础治理体系。制定《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与开放应用管理办法》,全面细化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安全管理等操作规范,按制定《核心数据元素标准》列出核心数据资源的中文名称、标识符、字段名称、定义、数据类名称、表示格式、值域、备注等,形成核心数据资源列表。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提供数据开放服务,稳步推进信用、交通、医疗等方面的政府数据开放,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机构进行政务数据资源开发,提高数据资源价值,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
(三)不断完善便捷化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公众获得感
1.“互联网+政务服务”拓展工程
按照省“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要求,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不求人”“少跑腿”“零跑动”。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重点领域,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的要求,加快推动各部门政务数据共享,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与办事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形成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线上线下互认的全市统一的网上办事实名认证系统。梳理主题事项,形成贯彻整个生命周期事项串,利用群众及企业画像精准定位所属生命周期,主动推送生命周期内容服务事项,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围绕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企业和群众的“套餐式”事项梳理。探索将无自由裁量权的审批事项推行智能审批,全天候提供即时服务。
2.公共服务渠道整合工程
完善政府网站体系,有效提升市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公众互动与公共服务等发展水平。建设全市统一的“我的连云港”APP,实现全市移动服务平台统一入口,提高用户服务体验。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引领,整合优化市各有关单位公共服务热线资源,全面构建全市统一联动、规范高效、利企便民的12345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常态化监察体系,通过合法合规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有效的、常态化的监察,分别从政务服务、投诉咨询、重大项目、民生资金等多方位进行监察,形成网络责任有标准、标准有清单、清单有落实、落实有节点、节点有监察、监察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的闭路循环监察体系。
3.特色服务品牌建设工程
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推动“大通关”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以“一带一路”产业发展需求为引领,全面整合中哈物流基地、综合保税区、“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上合物流园等资源,打通物流信息链,实现港口数据资源的归集、共享与应用,形成高水平、个性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深化本市“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商贸企业、产业园区信息的采集与汇聚,加强宏观调控、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基础数据资源的整合汇聚与入库,积极推进宏观经济预测分析,为连云港市产业转型升级及新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持。
(四)全面建设协同化运行体系,推动政府运行转型升级
1.政务办公协同建设工程
依托市电子政务外网与市政务云平台,建成市、县(区)、乡镇三级综合协同办公系统,形成有线无线互为补充、安全可靠、随时随地移动办公模式。依托市电子政务外网与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视频与通信系统,实现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应急救灾、移动视频等一体化。加强对全市政务大数据资源的分析利用,建设全市统一的领导决策支持平台,提供可视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决策支持。
2.政府业务协同建设工程
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积极构建市场主体协同监管“数据链”,提高各部门市场监管效率。基于规划一张图,依托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整合发改、国土、城建、环保、水利、交通等部门的规划信息和基础地理信息、项目审批信息、用地现状信息等,建立基于统一的坐标系统的多规合一综合服务平台。基于社会公众、执法人员的需要,依托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行政执法数据大集中。基于社会治理网格与基础地理信息库,建立市统一的应急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公共安全基础综合服务管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控、应急物资保障等重点领域的资源集聚与应急处置。
3.政府大数据智能拓展工程
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基于环保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与一张图,深化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数据的聚合,加强与市“河长制”“湾长制”等相关平台资源的对接,整合环保、气象、安监、交通、水利、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环保数据链,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机制与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对环境风险源的全方位监测、风险排查、应急备案管理等,形成全市统一的环境资源监测网络。
(五)积极构建精准化治理体系,建立大系统共治格局
1.打造宜居城市、智慧生活工程
基于市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加强教育主题数据库建设,推动教育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共享开放。基于市智慧卫生数据中心,加快拓展全市统一的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功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缓解“看病难”问题。加快整合人社部门相关处室业务系统,形成统一的社保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与业务协同。聚焦老人与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全面整合各领域、各部门扶贫、帮扶、救助等资金、资源,建立社会救助平台,实现扶贫帮扶与社会救助一体化、数据化、精准化。建设以人为核心,人、车、路、环境协调运行的新一代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体系。建成智慧警务大脑,形成面向公安民警的“数据支撑力”、面向人民群众的“数据服务力”、针对犯罪分子的“数据威慑力”,全面提升智能感知、计算处理、实战应用能力。
2.发展产业创新、数字经济工程
以推动云计算创新应用为重点,建设工业云、企业云和中小企业“e企云”。大力推进“企业上云”计划,实施工业云平台示范应用、星级“上云”企业建设、云服务体系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互联网+先进制造”特色基地建设等工程。建设和完善市场监管信息库,打造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提高政府市场监管效能。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市场监管与服务大数据中心,实现精准监管和智慧服务。围绕园区管理和产业服务,加快信息化助力制造业园区高端绿色、服务业园区宜居宜业发展。鼓励园区能源环境智能调控,及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园区集聚。支持制造业骨干企业提高生产设备、制造工艺、生产组织智能化水平,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示范应用,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3.智慧城市新地标工程
采取企业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取信息化基础较好的社区,积极推进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大力创新推广基于社区的民生服务内容,进一步将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养老服务等下沉到社区。建立智能感知体系,全面监测水利基础信息,提升水利感知监测管理能力。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推广应用,推进传统建造模式向设计三维化、构建部品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定制化转变。推动节约型城乡建设向纵深发展,提升城市规划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的预测预警、形势分析能力,打造“智慧监管”的建设管理体系。依托“金税三期”“金审三期”等建设成果,建设智慧财税云平台,实现更多税务事项的“统一入口、统一提交、分拣落实、统一反馈”。
4.智慧城市技术支撑工程
推进“时空信息云”“国土资源云”等工程建设,统筹整合全市基础设施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资源、业务应用与服务体系,推动基于多规合一的“一张图”建设,推动“天地图· 连云港”提档升级,实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智慧化、可视化、协同化。以现有网格为基础,以县区(管委会)为主体,按统一编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社会治理全要素网格,加快推进“人进户、户进房、房进格、格进图”,逐步实现网格内全域、全员、全情管理,做到无死角、无盲区。加快物联网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的应用,以消防、应急管理、交通、环保等重点领域应用为依托,建设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将各部门感知到的各类增量信息全方位、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统一接入该平台,实现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形成城市大数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明确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务数据资源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协调推进。推行数据主管(CDO)制度,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加强市、县区两级同步,推动实施人员、项目、资金等统筹管理。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提高项目咨询设计、项目建设、新技术利用、运维服务等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成立市数字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决策论证制度,加强与第三方咨询机构合作,确保决策与执行的科学性。
(二)加强项目管理,强化绩效考核
按照《连云港市市级政务信息化项目联审管理办法》(连政办发〔2017〕106号)要求,组织开展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建立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4部门在受理、审批、汇总、资金安排、使用管理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定《连云港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遵循“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优先采用部署在云平台建设的方式。制定《连云港市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方案年度考核办法》,完善重点工程项目绩效评估制度,有效提升数字政府建设的综合价值。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标准规范
建立专门的数字政府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加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数字政府应用标准规范研究,重点围绕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安全、数据权属、数据资产管理等方面,加快研究制定《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与应用管理规范》《市政务数据开放与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及《市数据标准规范》等。加强城市大数据中心管理,规范推动政务云平台的管理和各部门业务系统对接,将现有的非涉密政务业务系统全部迁移整合至市政务云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和容灾备份体系等,制定政务云安全规范、应用安全规范、信息安全规范、服务安全规范等,不断提高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的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四)加强资源投入,创新运营模式
加大各级财政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投入,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统筹做好经费保障。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数字政府建设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采用公私合作关系(PPP)、服务外包等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引导带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入,提高建设运营和管理服务水平,保障其可持续发展。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面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关键产品以及创新成果转化,引领行业发展。鼓励推广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服务,提升集约化水平,避免重复投资。
(五)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意识。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及时提供智力支持。加大数字政府建设的宣传、培训与应用推广,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应用。全面加强数字政府建设项目对外宣传推广与应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渠道,重点加强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政府数据共享与开放、“我的连云港”APP移动服务平台、综合协同办公系统等项目推广,全面提升公众数字化素养,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应用价值。
附件:2018-2020年重点工程项目表